第十七章胸椎后突(驼背)复位
临床表现:
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多见于坐立姿势不正,年老脊椎变形、或佝偻病、强制性脊柱炎等疾病(都不建议调);
本手法主要是保证青少年的发育,如果是老年驼背,在骨骼没有严重问题的基础上可以调(包括骨质疏松,骨骼变形等);
驼背能够被纠正称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称固定性驼背(固定性驼背胸椎不能活动,椎体已经发生形变);
易感疲劳(颈肩胸疲劳,没精神);
疼痛:驼背会使背部肌肉持续紧张、痉挛、背部肌肉劳损,产生疼痛,并且疼痛会随脊柱的变形加重(疼痛会延伸到上腹部、腰部和颈肩部);
3、活动受限:随着驼背的改变,会压缩到脊柱的正常活动范围;
4、压迫神经:驼背会导致椎体的楔形改变(压缩性骨折,无法处理,只能缓解疼痛);
严重者会压迫神经根和脊髓神经,导致持续性的放射疼痛(疼痛存在肋间隙,少部分存在上腹疼痛),肢体肌肉萎缩、麻木、无力,甚至影响机体功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大概率伴有椎间盘的突出膨出);
5、严重影响青少年发育(肢体发育和精神状态);
6、使得胸腔腹腔发生体量改变,严重者影响脏腑功能性(脏腑受到空间挤压;压迫交感神经和大内脏神经,直接影响脏腑功能);
治疗:复位加揉腹(肋间隙痛点揉开);
发病原因:
1、退变: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发生退化,可以出现慢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前部),导致驼背,此时的驼背是为了保护压缩性骨折,不需要特殊治疗;
老人压缩性骨折无法处理,只能处理缓解因为压缩性骨折带来的影响;
2、脊柱侧弯:严重的脊柱侧弯可以导致脊柱向前弯曲,出现驼背(先调驼背再调侧弯);
3、长期姿势不良;
4、喜食寒凉,造成上胸椎段曲度改变,腹部的筋很紧张;
处理方式:
①揉腹;
②艾灸:中脘,气海,处理足太阳经筋(背部理软之后处理委中次,③委阳次,承山次,昆仑次);
④复位;
复位:
方法1:
→患者取坐位,嘱患者双手交叉抱紧肩膀,术者于患者身侧;
→术者一手托举患者肘部,使上肢处于水平位置(如患者体型较小,可以用手臂托举);
→另一手两手指屈态(两手间留缝隙,两指关节抵住棘突两侧,卡住两边的横突和椎弓板);
→缝隙处嵌住患者棘突并略微用力;
→身体发力带动患者身体前探,在整个过程中托举患者手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另一手跟随用力推住患者棘突并持续用力,到极限后配合深呼吸,维持3-5s;
→缓慢回位,前后的速度都应放慢,有利于加强复位的效果;
→按照此方法操作,由下到上依次做完;
方法二:
患者俯卧位;
→让患者两手抱紧肩膀,如患者抱不紧,术者可给与帮助,将患者肘关节向前拉,充分打开脊柱空间(自己做时,两手抱紧肩膀,肘关节不断向前挪动,打开脊柱间隙);
→找到患者背部最高处,用掌跟向下压,过程中保持深呼吸(自己可以在背部最高处放个沙袋或水袋压住,保持深呼吸);
理筋:
1、腹部:
如果是喜食寒凉导致的驼背,在小腹部一定能找到硬结点和痛点,(不要用太大的力量揉,点住后让患者活动下肢);
腹部理筋;
揉腹;
轻轻提捏带脉;
2、背部理筋:
足太阳经筋:臀尖,委中次,委阳次;
处理上述点位之后,梳理背部大筋(排寒);
注意事项:
调理周期:调理一次没有明显效果可以多做几次,周期根据病情情况而定,力度以患者承受为主;
驼背直了不代表完全好了,复位之后需要维持,否则很容易反复;
驼背不只是胸椎段的问题,整条脊柱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可以结合脊柱大调的手法整体调理;
少食寒凉,多运动(年轻人可以练单杠);
在复位的整个过程中配合深呼吸;
本手法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发育问题,对于老年驼背,更应该将处理重点放在因为驼背导致的症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