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治疗进展.pdf
文件大小:51.22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08千字
文档摘要
卷期】
(),2018(015)007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病;预防;治疗
:
·综述·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黏膜
屏障损伤、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机会性感染等
都是HSCT后IFD的高危因素[1]。本文就近年来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流行病学演变、药物类型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等方面做系统性综述。
1流行病学
等研究发现异基因真菌感染率高于自体
MARKOWSKI[2],HSCT(allo-SCT)
HSCT(auto-SCT)患者。随着氟康唑用于预防治疗HSCT患者的增加,假丝酵母
菌病明显下降,而曲霉菌病有升高趋势[3]。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仍是目前
移植患者最主要的真菌致病菌,而早期少见的接合菌所致的IFD所占比例上
升。在曲霉菌病患者中,烟曲霉菌感染最常见[4],在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白
色假丝酵母菌病比例较前降低,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耐棘球菌素类假丝酵母菌
病所占比例较前升高。其次,随着在allo-SCT越来越多地使用外周血干细胞、
生长因子及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来缩短HSCT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时间,从而
减少了早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概率。但是,随着提
HSCT(4d0)(IA)HSCT
供者选择的增多脐血或者半相合,老年接受的患者也增加了患慢性
()HS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