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作用及相关问题解答.doc
文件大小:1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31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作用及相关问题解答

完全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TIVAD),又称静脉输液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需进行化疗、肠外营养的患者。输液港在治疗间歇期应每4周进行1次冲封管。化疗结束后,输液港维护的间隔可延长,专家组建议维护间隔不超过12周1。

话题讨论

No1.肝素作用机制是溶栓还是抗凝?

普通肝素(UFH)作为抗凝剂,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肝素辅因子Ⅱ的协同作用,来精准抑制凝血因子Ⅱa和Xa,从而有效阻断凝血级联反应,发挥其强大的抗凝效能2。

可用10U/mL肝素钠盐水封管预防CVC堵塞发生,其效果优于普通0.9%氯化钠注射液3。

肝素稀释液作为不同种类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液,其浓度选择有如下说明:

PICC/CVC可用0~1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

根据输液港导管的结构选择封管液的种类,可用100U/mL的肝素溶液封管4。

因此,在现有研究及文献中均提示:肝素具有抗凝作用,而不能使导管腔内血栓溶解,不能用于导管溶栓。

No2.堵塞的输液港是如何再通的?

请看@自***格分享的处理经过:

采用改良式负压梯度疏通技术,先以12500单位肝素钠溶液加5mL盐水至20mL注射器加压脉冲式灌注,实施三段式负压吸引,成功抽吸出分层状黑红色血栓混合液12mL。整个处理过程历时35分钟,经生理盐水冲管及X线定位确认,导管通畅性完全恢复,药物输注功能测试达标。

那么,使堵塞导管再通的是肝素作用,还是操作手法的关系呢?

临床上遇到中心静脉导管堵塞时,通常也是采用将注射器抽取100U/mL的肝素溶液进行反复回抽再轻轻推注的方法使导管再通,但当轻轻推注感到有明显阻力时,则不作强行推注,避免导管断裂或将血栓推入。

No3.尿激酶溶栓如何操作?

导管阻塞根据阻塞物质不同分为非血栓性阻塞和血栓性阻塞1。当出现血栓性阻塞时,应使用溶栓性药物治疗,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

当出现流速减慢时可推注尿激酶(尿激酶5000IU/mL),剂量为港体体积+导管体积的1.2倍,15min后回抽药物再次评估。如阻塞严重无法推注,可采用三通连接负压注射的方法注射少量尿激酶,保留30min后再次评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皮肤消毒,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

接20mL注射器,注入2mL尿激酶(5000U/mL)。

保留15min,将输液港中的尿激酶和血块等抽回,若抽不到回血,重复灌注尿激酶。

堵塞严重的导管可能不能注入尿激酶,如果感觉阻力太强,应考虑使用负压方式。

三通接头尿激酶溶栓:建议无损针尾端接三通直臂,直臂接尿激酶2mL(5000u/mL),侧臂接20mL空注射器。先令无损伤针与侧臂通,回抽注射器的活塞,关闭侧臂阀门,迅速使两直臂通,尿激酶会由于导管内的负压而被吸入少量,等待15~30min,重复以上步骤2~3次。

导管通畅后,使用>20mL的澄清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干净导管并正压封管。

如以上措施失败,可尝试行介入DSA下纤维蛋白鞘剥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