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共98题,每题1分,共98分)
1.与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A、凝固酶
B、肠毒素
C、C反应蛋白
D、链球菌M蛋白
E、耐热核酸酶
正确答案:D
2.对病毒包膜的错误叙述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与病毒的吸附有关
C、表面突起称为壳粒
D、具有免疫原性
E、可以保护病毒
正确答案:C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休是
A、登革病毒
B、汉坦病毒
C、刚果出血热病毒
D、埃博拉病毒
E、新疆出血热病毒
正确答案:B
4.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核酸
B、肽聚糖
C、脂多糖
D、蛋白质
正确答案:C
5.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正确答案:E
6.高锰酸钾常用于水果、蔬菜、器具的消毒浓度为
A、0.2%
B、0.1%
C、1.0%
D、0.5%
E、2.0%
正确答案:B
7.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是()
A、CD2
B、CD4
C、CD5
D、CD8
正确答案:B
8.CD4+T细胞主要功能是()
A、抗原提呈作用
B、特异性杀伤作用。
C、辅助作用
D、吞噬作用
正确答案:C
9.流感病后的免疫特点是
A、细胞免疫为主
B、中和抗体各亚型间有交叉免疫
C、呼吸道粘膜局部SIgA是抵抗再感染的最主要抗体
D、体液免疫产生一种抗体
E、中和抗体为IgG为主
正确答案:C
10.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具有免疫原性
B、保护病毒核酸
C、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D、本身具有感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正确答案:D
11.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流感病毒
A、甲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B、乙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C、抗原性不强,故免痰力不强
D、型别多
E、丙型易变异形成新亚型
正确答案:A
12.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
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B、IgG出现较晚
C、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
D、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
E、抗体含量比再次应答高
正确答案:B
13.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50%
B、100%
C、75%
D、30%
E、95%
正确答案:C
14.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疫苗
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C、注射丙种球蛋白
D、对献血者进行抗一HCV检测
E、注射干扰素
正确答案:D
15.下列细菌中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脑膜炎球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大肠杆菌
正确答案:B
16.以下哪种CD分子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的表面()
A、CD3
B、CD4
C、CD19
D、CD28
正确答案:C
17.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
B、紫外线照射
C、流通蒸气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法
正确答案:D
18.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分子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正确答案:C
19.灭菌是指()
A、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
C、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
D、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正确答案:D
20.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A、淋巴结
B、骨髓
C、扁桃体
D、脾脏
E、膜伴随淋巴组织
正确答案:B
21.关于B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B、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C、在胸腺内发育、分化、成熟
D、在体液免疫应答中,既是抗原提呈细胞,也是免疫应答细胞
E、可直接分泌产生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D
22.可作“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霍乱弧菌
C、炭疽芽孢杆菌
D、伤寒杆菌
E、结核分支杆菌
正确答案:B
23.对于动物尸体最彻底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
B、掩埋
C、灼烧
D、焚烧
正确答案:D
24.CTL细胞通过分泌()诱导靶细胞凋亡。
A、穿孔素
B、颗粒酶
C、IL-2
D、IFN
正确答案:B
25.A群链球菌产生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A、溶血毒素
B、红疹毒素
C、链激酶
D、剥脱性毒素
E、透明质酸酶
正确答案:D
26.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脾
B、胸腺和淋巴结
C、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
D、胸腺和骨髓
E、脾和胸腺
正确答案:D
27.关于病毒的感染类型,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急性病毒感染
D、持续性病毒感染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E
28.半抗原
A、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B、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C、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D、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
E、只有免疫原性、没有抗原性
正确答案:D
29.可以通过鼠类传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登革病毒
D、新疆出血热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