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知识传染病防控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病原菌多为病毒,也有细菌、支原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近距离的咳嗽、喷嚏、说话等经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为密切接触传染病防控知识
如:禽流感、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脑、麻疹、水痘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源: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
现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传染病防控知识
易感人群:无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病例均为成人。传染病防控知识
高危人群: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传染病防控知识
临床特征传染病防控知识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左右。传染病防控知识
症状:一般表现为重症肺炎,主要为发热、咳嗽、少痰,急性起病,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传染病防控知识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痰中带血及意识障碍。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纵膈气肿、急性肾损伤、脓毒症、休克及意识障碍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体征:呼吸音粗,多有肺部实变体征。传染病防控知识
胸部影像学检查传染病防控知识
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伴肺内片状模糊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胸腔积液传染病防控知识
Case1吴某某男27死亡
发病第5天传染病防控知识
Case2李某某男87死亡
发病第7天传染病防控知识
Case3韩某某女35在院
发病第7天传染病防控知识
实验室检查传染病防控知识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多种酶学异常,如ALT、AST、CK、LDH、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升高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诊断与鉴别诊断传染病防控知识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病毒学检测报告,可以诊断。传染病防控知识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有病死禽、分泌物、排泄物,或被其污染环境的接触史。传染病防控知识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者。传染病防控知识
确证病例:在临床诊断基础上,有H7N9禽流感病原学证据者。传染病防控知识
鉴别诊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细菌性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传染病防控知识
治疗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以吸氧、应用解热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要在明确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传染病防控知识
抗病毒治疗:传染病防控知识
应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传染病防控知识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或扎那米韦。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均有抑制作用,推测对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成人剂量75mg,一日两次,扎那米韦10mg,每日两次吸入。对耐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的禽流感病毒仍有效。传染病防控知识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可以抑制禽流感H5N1病毒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加速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但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耐药性。金刚烷胺成人每日100~200mg,儿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传染病防控知识
重型患者治疗:传染病防控知识
重型患者入ICU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并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
积极进行氧疗,保持患者血氧分压60mmHg。如低氧血症不能纠正,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采取低潮气量(6ml/kg)并适当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机械通气的相关合并症。传染病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