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团体标准《心理疏导对话机器人特性规范(征
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2024年12月,由重庆邮电大学牵头开始本
标准的工作,于2025年3月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发布立项。。由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提出和归口,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单位共同
起草,完成期限为18个月。
(二)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提出并归口,
参与单位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
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波奇亚标准及检测
技术有限公司、OrionAILimited、中山市信裕科技有限公司、中山
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政达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三)具体分工: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作为本标准的牵头指导
单位,主要负责本标准的总体工作方向、实施方案与基本框架的确
认,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作为本标准的主导起草单位,负责标准项
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推进,按照标准制定程序实施标准研制,论证
标准关键内容,开展标准宣传推广普及等。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
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波奇亚标
准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OrionAILimited、中山市信裕科技有限公
司、中山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政达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
司。作为本标准的主要参与单位,负责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标准的调
研、起草、编制与论证工作,各协作单位利用各方发挥自身专业优
势、人员优势,形成专业+标准的工作模式,全面确保标准的科学
性、准确性、完整性与应用性。
二、立项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越发重视人的心理问题。心理疏导对话机器人在医
疗、教育、企业等领域的快速应用,其技术特性、伦理安全及服务
质量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用户权益难以保障。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对心理疏导对话机器人的功能、技术、安全及部
署特性进行规范,提升产品专业性和可靠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标准框架和内容的确定
(一)标准框架
本标准结合我国现有政策、法规与标准,遵循和按照国家标
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统一和规范标准的结构、表述规则、编排
格式和制定程序,以“参照国际、立足国情、服务应用、开放合
作、严谨科学”为基本原则,以规范核心功能、技术和安全为基
础,构建心理疏导对话机器人特性规范内容。
(二)主要内容
本文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心理疏导对话机器人(以下简称“机器人”)
的特性规范,包括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安全规范和部署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社区服务中
心等专业领域以及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家用场景的心理疏导对话
机器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列示了本标准引用的相关标准。本标准中
引用了5个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为便于对本标准的理解和适用,本部分对标准中涉及的主要
术语进行了定义。同时指明GB/T36239-2018、GB/T36530-2018
界定的术语同样适用于本文件。
4.功能规范。
给出机器人的功能规范。主要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内
容推荐。这三项功能规范从与心理相关的信息获取及评价、干预
手段和交互形式切入,对机器人的一般功能进行规范。
5.技术规范。
给出机器人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自然语言理解、情绪识别、
对话管理和知识储备四部分。
自然语言理解是对话的基本媒介,准确理解自然语言是对心
理疏导对话的前提。本部分参考现在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近期
相关成果,给出了机器人指定条件下语义理解准确率的指标。
情绪识别是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必要途径。本部分参考现在
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近期相关成果,给出了机器人对于不同类
型情绪识别准确率的指标。
对话管理有利于对话交互的有效进行。本部分针对对话模型
的交互和管理方式进行规范。
知识储备代表了机器人对话模型在心理专业方面的能力。本
部分针对心理专业知识、治疗策略和共情能力进行规范。
6.安全规范。
给出机器人的安全规范。主要包括通用安全、数据安全和伦
理安全。通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