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CulturalHeritageWords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设计思路
本课时以“Unit1CulturalHeritageWords”为主题,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词汇教学活动。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注重实际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词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前,已经对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对于文化遗产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他们的掌握程度可能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更加积极投入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文化遗产词汇的专业性和深度,学生可能在理解和记忆上遇到困难。此外,将词汇应用于实际语境中时,可能会遇到表达不准确或缺乏语境支持的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如文化遗产图片、模型)
-课程平台:人教版英语必修第二册电子教材平台
-信息化资源:文化遗产相关的英语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PPT课件、互动式白板、在线词典查询工具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观看关于长城的视频,并总结其历史和文化意义。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文化遗产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你认为哪些文化遗产最能代表我们的国家?”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测试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学生提交关于文化遗产的词汇列表和简要描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文化遗产的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文化遗产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解“UNESCOWorldHeritageSite”的用法。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看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例如,解释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化遗产词汇和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化遗产的小文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化遗产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拓展,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