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ArtandArtistsFurtherExplorationCriticalThinking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上外版(2020)必修第三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章节为高中英语上外版必修第三册“Unit2ArtandArtistsFurtherExplorationCriticalThinking”,主要内容围绕艺术与艺术家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材选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提升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增强跨文化意识。同时,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将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发展审美鉴赏能力。此外,通过批判性思考,学生将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艺术现象,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2.学生对艺术历史背景的把握。
难点:1.如何将艺术作品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2.学生在批判性思维中如何表达个人观点。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观看艺术纪录片,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直观感受;2.设计课堂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背景,进行小组合作分析;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与艺术的联系;4.通过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实物艺术品图片或复制品、学生用书、课本。
-软件资源:艺术教育软件、在线艺术博物馆资源、教学课件、艺术视频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外部教育资源网站(如国家数字文化网)。
-信息化资源:电子书包、移动学习设备(如平板电脑)、在线互动平台。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写作练习、艺术作品分析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幅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提出问题:“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我们之前讨论过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强调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举例说明:展示艺术家作品的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风格演变。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他们分析所选艺术家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见解。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分配给学生一幅未标明作者的艺术作品,要求他们通过搜索引擎或书籍查找作品信息,并撰写简要的鉴赏报告。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提供帮助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艺术家并分析作品。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家的多样性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鼓励学生思考:“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查找相关资料,准备一份关于该艺术家的报告,下节课进行展示。
强调作业要求:报告应包括艺术家的生平、主要作品、艺术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以下内容为模拟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
1.导入环节
-展示一幅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提出问题:“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从中学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色彩、构图、人物表情等元素。
2.新课呈现环节
-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艺术家,如毕加索。
-展示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如《格尔尼卡》。
-讲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包括立体主义风格的演变过程。
3.互动探究环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毕加索作品的特色。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4.巩固练习环节
-分配给学生一幅未标明作者的艺术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
-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或书籍查找作品信息,并撰写简要的鉴赏报告。
5.课堂总结环节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家的多样性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