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维护人身权利》情境探究型说课稿粤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维护人身权利》情境探究型说课稿粤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的“维护人身权利”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本课围绕人身权利的概念、法律保护以及维护途径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法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身权利的重要性,了解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2.维权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4.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尊重他人权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法治思维,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可能接触过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等知识,对权利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人身权利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较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在区分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等方面。此外,学生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缺乏维权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表述不清、逻辑不严密的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八年级政治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人身权利相关案例的图片、法律条文的图表、维权方法的视频等。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黑板以便展示讨论结果和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被侵害的新闻报道或短片,引发学生思考。
2.提出问题:视频中涉及到哪些人身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被侵害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法律知识讲解:讲解人身权利的概念、种类和法律依据,用时5分钟。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如校园暴力、性侵等,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侵害形式和后果,用时10分钟。
3.维权途径介绍:介绍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如报警、求助律师等,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人身权利的理解,用时5分钟。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针对练习题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经历。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侵权事件,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2.培养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白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人身权利的概念、种类、维权途径等。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以及如何为他人提供帮助。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其中师生互动环节贯穿始终,教学双边互动,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人身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类型和处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