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疫情防控防诈骗课件内容.pptx
文件大小:7.12 M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52千字
文档摘要

疫情防控防诈骗课件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01

疫情防控基础知识

02

防疫诈骗类型

03

防疫诈骗防范技巧

04

防疫诈骗案例分析

05

防疫防诈骗法律法规

06

防疫防诈骗宣传与教育

疫情防控基础知识

章节副标题

01

疫情传播途径

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接触传播

在封闭空间内,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导致感染。

空气气溶胶传播

防疫措施要点

在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处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01

正确佩戴口罩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保持手部清洁,预防病毒接触传播。

02

勤洗手保持卫生

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机会。

03

保持社交距离

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04

避免触摸面部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疗机构报告症状,避免延误病情。

05

及时就医报告症状

个人防护指南

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确保口罩覆盖口鼻,正确佩戴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及时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护指南,不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恐慌和误导。

正确佩戴口罩

勤洗手保持卫生

避免触摸面部

关注官方信息

在公共场所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减少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机会。

保持社交距离

防疫诈骗类型

章节副标题

02

假冒防疫物资销售

诈骗者通过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销售假冒伪劣口罩,利用公众对防疫物资的需求进行欺诈。

虚假口罩销售

骗子声称拥有特殊配方的消毒液,能有效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通过高价销售给消费者。

消毒液骗局

不法分子谎称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要求支付费用后提供无效或不存在的疫苗,骗取钱财。

疫苗接种诈骗

01

02

03

虚假疫苗接种信息

疫苗预约诈骗

冒充官方机构

诈骗者通过假冒卫生部门,发送虚假疫苗接种通知,引诱人们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骗子声称能提供快速预约接种疫苗的机会,要求支付费用或提供银行信息,实为诈骗。

销售假冒疫苗

不法分子在黑市上销售所谓的“特效疫苗”,实则为无效或有害的假药。

假借防疫名义的诈骗

01

诈骗者假扮卫生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02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假冒伪劣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骗取钱财。

03

诈骗者发布虚假疫苗接种信息,要求支付费用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以预约接种。

冒充官方机构

销售假冒防疫物资

虚假疫苗接种信息

防疫诈骗防范技巧

章节副标题

03

核实信息来源

通过政府官网或官方发布的新闻来验证防疫信息,避免被不实消息误导。

检查官方渠道

01

02

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以防落入诈骗分子设置的陷阱。

警惕不明链接

03

对于声称有防疫物资或服务的推广信息,应通过官方或正规渠道进行核实。

核实推广信息

保护个人隐私

在社交媒体或公共平台上,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健康状况或行程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谨慎分享健康信息

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定期更新软件,确保个人设备和账户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在进行线上防疫信息查询或预约疫苗时,要仔细辨别网站真伪,避免输入个人信息至钓鱼网站。

识别钓鱼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