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2 有约必守 违约有责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docx
文件大小:15.9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3.2有约必守违约有责》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具体上课时间另行通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契约和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原则,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分析法律案例,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道德和法律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的法律原则,强调契约精神和法律义务。

-理解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作用,以及违反契约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如何识别合法有效的契约,以及如何处理违约行为。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契约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契约精神如何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中。

-难点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例如,学生可能对违约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如赔偿、强制履行等,理解不够深入。

-难点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道德标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难点四:案例分析中的法律适用。例如,在分析具体案例时,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法律条文在具体情境下的适用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学生互动。

-信息化资源:合同范本、法律案例库、在线法律咨询平台。

-教学手段:视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法律条文解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以一个简单的提问开场:“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签订合同或者协议的情况?比如购买物品、租房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老师引导他们意识到契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导入

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约必守,违约有责》这一法律原则。”

2.老师简要概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新课讲授

1.第一部分:契约精神的内涵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合同范本,引导学生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

-学生阅读合同范本,分析其中的条款,讨论契约精神的体现。

-老师总结契约精神的核心内容,强调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遵循诚信原则。

2.第二部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老师列举实际案例,如购房合同违约、劳动合同违约等,引导学生了解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违约行为和责任承担方式。

-老师总结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强调违约行为的严重性。

3.第三部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举例说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道德标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解。

-老师总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强调道德在遵守法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第四部分:案例分析

-老师展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条文适用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法律条文如何应用于具体情境。

-老师总结案例分析的结果,强调法律条文在具体情境中的适用性。

四、课堂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合同签订双方,模拟签订合同过程,体验契约精神。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违约行为的处理方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五、课堂总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契约精神和法律义务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本节课的收获。

3.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契约精神和法律义务的内容。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遵守法律法规。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的法律原则,认识到契约精神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区分合法有效的契约与无效契约,了解契约的基本要素和签订流程。

-学生能够识别违约行为,了解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赔偿、强制履行等。

2.思维能力: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