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光的波动性相对论
学习目标1.知道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知道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2.知道光的衍射、偏振现象。3.知道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和两个时空观的结论。
一、光的干涉
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________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________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两列光的频率________、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
3.双缝干涉
(1)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________条纹,其余为________条纹。
(2)条纹间距:Δx=________,其中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d是双缝间的距离。
二、光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障碍物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甚至小于光的波长时,衍射现象十分明显。
三、光的偏振
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____________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具有________方向振动的光。
3.偏振光的形成
(1)让自然光通过________形成偏振光。
(2)让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________,反射光和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
4.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________波。
四、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所有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________的。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的惯性参考系中,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
2.相对论时空观的两个结论
(1)时间延缓效应
不同惯性参考系中,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Δt′=________。
(2)长度收缩效应
当物体相对于观测者运动时,在运动方向上,观测者测量到该物体的长度要缩短,而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l′=________。
1.思考判断
(1)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
(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不能发生干涉。()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用“分光”的方法使两列光的频率相同。()
(5)阳光下茂密的树林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6)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
(7)光遇到障碍物时都能产生衍射现象。()
(8)自然光是偏振光。()
2.(2023·北京卷,2)阳光下的肥皂膜呈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属于光的()
A.偏振现象 B.衍射现象
C.干涉现象 D.全反射现象
3.下列有关光学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荷叶上的露珠显得特别“明亮”是由于水珠将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B.乙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间距调小,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C.丙中用加有偏振滤光片的相机拍照,可以拍摄清楚汽车内部的情景
D.丁中肥皂膜在阳光下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考点一光的干涉现象
1.双缝干涉
(1)条纹间距公式
Δx=eq\f(L,d)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图1
如图1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
当Δr=kλ(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明条纹;当Δr=(2k+1)eq\f(λ,2)(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
2.薄膜干涉
(1)形成原因
如图2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
图2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在P1、P2处,光在薄膜中的波长为λ,Δr=kλ(k=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在Q处,Δr=(2k+1)eq\f(λ,2)(k=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的应用
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3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平面是平整光滑的,我们会观察到平行且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若被检平面不平整,则干涉条纹发生弯曲。
图3
角度双缝干涉
例1在图4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S到缝S1、S2距离相等,P0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用波长为400nm的光实验时,光屏中央P0处呈现中央亮条纹(记为第0条亮条纹),P处呈现第3条亮条纹。当改用波长为600nm的光实验时,P处将呈现()
图4
A.第2条亮条纹 B.第3条亮条纹
C.第2条暗条纹 D.第3条暗条纹
听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