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企业税务管理,规范税务行为,防范税务风险,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总部及下属各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各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
二、税务管理职责
1.税务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制定和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制度、流程和工作规范。
办理各类税务登记、变更、注销等事项。
负责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各类税款的计算、申报与缴纳工作。
收集、整理和保管税务相关资料,建立健全税务档案。
开展税务风险评估与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税务风险问题。
2.其他部门职责:
各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应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及时向税务管理部门提供与税务相关的业务资料。
财务部门负责对税务数据进行核算与账务处理,配合税务管理部门完成税款的计算与缴纳工作。
三、税务申报与缴纳
1.申报期限: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申报期限,办理各类税款的申报手续。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申报的,应提前向税务机关办理延期申报手续。
2.申报资料: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如实填写纳税申报表,并报送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报表、税务发票、合同等。
3.税款缴纳:各单位应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足额缴纳应纳税款。如因资金困难等原因不能按时缴纳税款的,应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缴纳,并支付相应的滞纳金。
四、税务发票管理
1.发票领购:税务管理部门负责按照企业经营需要,向税务机关领购各类发票。领购发票时,应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妥善保管发票领购簿。
2.发票开具:各单位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时,应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发票开具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开、代开。
3.发票取得:各单位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或支付其他费用时,应向对方索取合法有效的发票。取得发票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4.发票保管:税务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对发票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和保管,确保发票的安全、完整。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五、税务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税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重点关注税收政策变化、业务流程调整、税务核算差错等可能导致税务风险的因素。
2.风险应对:针对识别出的税务风险,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对于重大税务风险,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并制定专项应对方案。
3.风险监控: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税务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
六、税务档案管理
1.档案范围:税务档案包括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表、税务发票、完税凭证、税务检查报告、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各类资料。
2.档案保管:税务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对税务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税务档案的保管期限,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执行。
3.档案查阅:内部人员查阅税务档案时,应办理相关的查阅手续,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查阅。外部单位或个人查阅税务档案时,应经企业管理层批准,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七、附则
1.本制度由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相抵触的条款,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