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制冷系统和热泵 人员能力 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30.61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8.57千字
文档摘要

1/7

GB/T《制冷系统和热泵人员能力》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

1、任务来源

【编制依据】项目来源:2024年12月31日由国标委下达的“2024年第十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60号);计划编号T-604。

【项目概况】计划项目名称:《制冷系统和热泵人员能力》;采标情况:修改采用ISO22712:2023;项目周期:16个月;计划下达时的主要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

2、制定背景

在现代社会,制冷系统和热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3年家用空调零售市场的繁花似锦。2023年家用空调生产16328.2万台,同比增长12.3%;销售15694.6万台,同比增长10.4%。其中内销出货9054.1万台,同比增长12.9%;出口6640.5万台,同比增长7.3%。并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22年每百户居民拥有空调133.9台。然而快速的增长和庞大的持有量,也导致制冷系统和热泵事故时有发生,如漏开阀门造成空调内部压力过高、错误操作导致空气进入空调内部、铜管焊接时有漏洞、以及系统老化疲劳等等都会导致系统起火甚至爆炸,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9月,我国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规定的义务,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修订了《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控制第一批氢氟碳化物化工生产建设项目的通知》,我国也正在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使用,由此R32,R290等制冷剂由于更小的GWP值开始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睐,但是他们属于可燃制冷剂范畴,制冷系统和热泵人员一旦操作不当或能力不够极易导致制冷系统和热泵发生泄露和爆炸,尽快制定评判制冷系统和热泵人员能力的方法和标准势在必行。

3、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计划任务下达后,2025年初,在冷标委秘书处的组织下成立了以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标准起草组,开始着手标准的起草工作。工作组相关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并迅速展开了ISO22712:2023的转化工作。起草组相关人员对最终发布的ISO22712:2023标准稿进行了翻译、校核并最终定稿;接着对国际标准条款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标准中所有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甄别。2025年3月21日,冷标委秘书处面向全体委员组织了该标准的第一次起草工作会议,会议就草案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了一致修改意见。会后,起草组按讨论意见对标准稿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后的正式的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25年3月26日提交至冷标委秘书处。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2/7

1、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在结构和内容的编排方面严格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制。

本标准在编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采用国际标准时与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性,故本标准最终选取“修改采用(MOD)”的方式对ISO22712:2023进行转化。

2、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文件根据GB/T9237界定了与制冷系统相关的活动(不含与电相关的活动),并建立了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员的能力标准。

本文件不适用于从事GB/T9237中定义的“整体式系统”相关工作的人员,这些产品的初始设计到完整制造,只要过程受控,所适用的评审方法由负责符合健康、安全和环境(如能源效率)法定要求的组织或个人执行检查。

本文件正文和附录A主要对制冷与热泵回路上工作的专业人士所需的知识领域或技能领域进行分类,共分为6类分别是:基础热力学,制冷系统组成和测试,管道、接头和阀门,安全设备,流体,沟通,并将操作人员在制冷与热泵回路上工作任务分为13种:设计、部件安装、安装、投入运行、调试、运行、在役检查、泄漏检查、日常维修、回路维护、退役、制冷剂回收、拆除。最后将人员能力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由A级到D级,级别逐渐降低。

本文件对于每个知识领域或技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