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挖掘双师课堂优势,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docx
文件大小:17.8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挖掘双师课堂优势,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北京市延庆区师资不均衡的状况,探索利用资源平台挖掘双师课堂优势,开放校内学习空间,探寻学生学习新路径,让线上资源高效流转,助力薄弱学科建设;利用现有资源,为全区师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支撑,打破区域和学校的边界,形成协同、精准的研修新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双师课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延庆区地处北京西北,三面环山,是国家级生态涵养区。城区与山区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数量之比为1.02∶1,位列生态涵养区末位。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延庆区利用资源平台开展双师或多师“同上一节课”活动,助力教育资源穿越区域和学校的边界,把区内教师连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携手助力延庆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资源建设为目标,推进优质资源正向流动

延庆充分发挥区级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的优势,推动城区学校与山区小规模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教研新体系。在区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分析各学校对基础性知识的共性需求,依据不同校情、学情基础,找准发力点,夯实知识点,拓展能力点,推出“双师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开展区域内常态化互动教学活动,在备课、上课中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内优质资源正向流动。

为进一步发挥数字资源的效能,我们在合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基础上,立足区域实际,依托区级教育资源平台,以各校个性化资源生成为催生点,以校级资源建设为抓手,依据学校优势学科,进行区域内统筹,有效促进了延庆教育资源由资源应用到资源迭代创生的转变,夯实了各校的教育基础,也提高了延庆教育均衡化的起点。

以教研科研为抓手,促进区域内优质资源深度融合

1.构建网络微教研,形成教研新样态

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信息共享和专业能力提高,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然而,一方面,部分教师只是把教研活动当作一种“形式上的任务”,教研活动变得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间缺乏协作和互动,各自为政。这样,教研活动即便取得成果,也往往是孤立的,无法达到“团队合作”的效果。

为改变这一状况,延庆依托区级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的跨校教研空间,开展跨校教研,区内教师可随时随地以一节课、一项活动、一个教学环节为切入点,开展微教研活动。微教研是指将课堂教学作为项目式学习核心内容,找出优点,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明确方向。在教研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既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又可以观察教学行为;既能及时反思,又能得到即时反馈,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构建研修共同体,双师同上一节课

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延庆积极构建小初高“大思政课”、课程建设、教学教研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注重学段衔接,强化整体评价,开展区域内城区山区“手拉手”、城区和兄弟区的“手拉手”以及联合办学活动。探索实施同学科、跨学科、跨学段教学活动,利用双师平台开展线上“同上一节课”,打造高质量“双师课堂”,形成研修共同体。

基于“抓好开头、精细过程、关注结果”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我们围绕“实”“严”“量”“恒”“新”抓实效、破瓶颈、补短板,用深“研”促“教”好,以“学”的变革提升“教”的效能。

双师课堂助力教学优势体现在:一是能够外显教师同备同研一节课的实效性,彰显教研深度。二是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共享更多优质的资源。三是能促进教师依托网络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深度教研。四是能为师生搭建更为广阔的课上交流平台,让课堂延伸出教室。五是帮助解决单人单岗教师校本教研难以开展等问题。

双师课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实践

1.抓学科短板,“双师”助力共研教研突破点

我们统筹区内薄弱学科情况,利用双师课堂开展学科教学典型引路示范活动,选定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合成先锋团队,团队成员互为输出端,共同备课;互为主讲教师,共同执教一节课。在双师授课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区域内学科薄弱校作为输入端同时参与学习,学生在多位教师共同指导下同步完成课堂任务,形成了区域内多校融合的新模式。

2.抓单岗教师,“双师”助力共破教研难点

为转变小规模学校单兵单岗教师校本教研难开展、实效性差的情况,我们依托双师课堂开展实践研究,以提升师生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为核心,选择具有师徒关系的教师进行结对教学。两位教师共同备课,围绕主题完善教学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评价能力。课堂中呈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了两校师生资源的共享。

3.抓转岗教师,“双师”助力探索转化路径

由于区域内师资不均衡,面对非骨干教师转岗问题,我们聚焦培养方案落地,积极探索转化新路径,做到“五个有”(有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