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来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大家一起来第二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掌握;2.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难点:1.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与协调;2.如何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
解决办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有效沟通技巧;2.设定具体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逐步将想法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案。突破策略包括:提供合作学习指导手册,组织小组讨论会,设立创新成果展示环节,以及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平板电脑
2.课程平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台
3.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合作学习案例、创新思维培养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卡、创新思维训练手册、实物教具(如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团队合作的小视频,引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了哪些合作学习的方法?你认为合作学习有哪些优点?”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看法,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合作学习方法的讲解:
-解释合作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几种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讲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举例说明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创新思维。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合作练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2.教师点评:
-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与学生互动: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小组互动:
-各小组进行内部交流,分享彼此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鼓励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应用;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1.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合作学习的原则和策略
2.合作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
-头脑风暴法
-研讨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法
3.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4.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基本原则
-协调的方法和技巧
5.实践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实践活动的评估与反馈
6.创新成果的展示与分享
-创新成果的展示形式
-分享技巧和注意事项
-展示活动中的团队合作
7.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解决
-问题识别与分析
-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问题解决的评估与反思
8.核心素养的培养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9.实践活动中的安全与规范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中的安全规范
-规范操作与紧急处理
10.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评价标准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