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docx
文件大小:18.5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26千字
文档摘要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3.强化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运算。然而,当除数是两位数时,学生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往往感到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忘记从高位开始除或计算过程中出现进位错误。

2.能力层面: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缺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

3.素质层面: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合作学习意识不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相关图片、图表,以及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实例视频,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展示。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设置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预留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除法运算?你们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有什么特别之处?”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展示一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提出问题:“如果除数是两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计算步骤。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从高位开始除,如何处理进位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除法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演示除法运算的步骤,并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对运算过程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运算结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几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步骤。

-强调学生在实际运算中要注意的事项,如从高位开始除、正确处理进位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决题。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

-提醒学生如有疑问,可以在课后向教师请教。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方面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理解并能够正确执行从高位开始除的步骤。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除法运算中的进位问题,避免计算错误。

-学生能够将除法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商品价格、分配任务等。

2.能力提升:

-学生在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问题时,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有所提高。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提升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思维发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发展了数学抽象思维。

-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