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4.1我是谁4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我是谁》,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性格、兴趣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认识的已有经验相联系,如学生已知的家庭成员、自己的外貌、性格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观念。
2.增强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身体特征、性格特点等有初步的认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探索自我感兴趣,好奇心强,乐于表达自己。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向于形象思维,喜欢通过具体的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部分学生则偏向于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困难:一是难以客观评价自己,容易受他人评价影响;二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性格、兴趣等概念理解不深,导致无法准确描述;三是面对自我认知的挑战,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特别是第四单元第一节《我是谁》的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图片,以及自我认知相关的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安静的学习环境,并在黑板上画出自我认知的引导图,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与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主题,叫做《我是谁》。你们知道吗?认识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那么,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话题吧!”
二、新课导入
1.老师出示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问:“同学们,看,这是谁呀?”
学生回答:“这是老师小时候的照片。”
老师接着问:“那么,你们想知道小时候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点头。
老师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谁》,一起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2.老师板书课题:“我是谁”,并解释课题的含义。
三、新课讲授
1.认识自己的身体
a.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说出自己的身体部位。
b.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身体部位,并说出对应的名称。
c.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认识自己的性格
a.老师出示性格特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b.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说出自己的性格优点和不足。
c.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不足吗?”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认识自己的兴趣
a.老师出示兴趣爱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b.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c.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
a.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b.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
c.老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角色扮演
a.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自信的小明”、“勇敢的小红”等。
b.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示自己的性格特点。
c.老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老师强调,认识自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改进。
3.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六、课后作业
1.请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完成一份“我的优点和不足”清单,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
2.请学生下周带来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这个物品的感情。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人物传记:推荐阅读一些著名人物的传记,如《乔布斯传》、《马云传》等,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
b.心理学书籍:《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书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