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地球-我们的家园》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地球的构成、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为后续环保实践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有限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地球的构成与特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地球的构成和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4.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实施环保行动,巩固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地球结构图、环保行动案例等。
3.实验器材:准备环保材料,如垃圾分类箱、废纸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的安全与整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地球家园的美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如果地球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地球的构成与特点
-讲解地球的构成,展示地球结构图,用时2分钟。
-分析地球的特点,如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用时3分钟。
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用时2分钟。
-分析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用时3分钟。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讲解环境保护的概念,用时1分钟。
-分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用时2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地球家园,用时5分钟。
2.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地球的哪些特点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2.提问: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用时5分钟。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地球的守护者,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2.提出倡议: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实践环保行动。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用时2分钟。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家庭环保计划,用时3分钟。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地球的构成与特点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地球的组成: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物理性质:大小、质量、密度等。
2.自然资源的种类与重要性
-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土地的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
-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的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保护措施: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4.环保意识与行动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个人环保行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
-社会环保行动: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等。
5.地球面临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等。
-资源枯竭: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
6.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
-全球治理机制:巴黎协定、京都议定书等。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
7.青少年环保责任
-青少年在环保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青少年环保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