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语文园地四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语文园地四
1.学习课文《小兔子乖乖》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4.进行词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学习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6.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词语接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词汇积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仿写练习,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角色互动,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和礼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角色特点和故事主题。
-生字词学习:强调学生对生字词“乖乖”、“妈妈”、“门铃”等的正确读音和书写,以及“乖乖”一词的多重含义。
-句式学习:引导学生识别并模仿课文中的简单句式,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并尝试用类似句式进行仿写。
2.教学难点:
-词语的多重含义:难点在于学生理解“乖乖”这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例如在家听话的“乖乖”和在游戏中的“乖乖”。
-朗读与情感表达:难点在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角色的情感,例如小兔子的机智和狡猾。
-创造性仿写: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仿写,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类似的意思。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意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演示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感受角色特点,增强学习趣味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提高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
2.实物教具:使用小兔子等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和场景。
3.互动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词语接龙和仿写练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小兔子乖乖》类似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小兔子乖乖》,边读边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兔子的机智和妈妈的教育智慧。
-举例说明: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和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4.词语学习(约10分钟)
-生字词学习:重点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如“乖乖”、“妈妈”、“门铃”等,引导学生正确拼读和书写。
-词语运用: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这些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句式学习(约10分钟)
-句式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简单句式,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并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仿写。
-句式练习:布置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作业:布置阅读《小兔子乖乖》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
-仿写作业:布置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小兔子文化:介绍小兔子在各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在中国文化中,兔子常常代表多子多福、温顺可爱。
-家庭教育故事:搜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经典故事,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