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的心爱之物》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心爱之物的深入思考。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提升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
4.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能够准确选择并描述自己的心爱之物,包括物品的特点、用途和情感价值。
②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将心爱之物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对心爱之物的独特感受和记忆,从而产生写作灵感。
②指导学生如何将内心情感转化为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对比、拟人等,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④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的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录音笔、打印机。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心爱之物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用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写作指导、范文分析。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心爱之物的特点。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我的心爱之物”,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给你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心爱之物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能会写下自己心爱之物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我的心爱之物”这一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分享自己心爱之物的故事,引出“我的心爱之物”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描述心爱之物,包括物品的特点、用途和情感价值。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并互相学习如何表达。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并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描述心爱之物。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描述心爱之物的技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描述心爱之物,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爱之物的作文,巩固课堂所学。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或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心爱之物的历史背景:介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心爱之物的情感寄托和象征意义。
-心爱之物的艺术表现:探讨心爱之物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心爱之物的科学知识:介绍心爱之物的制作工艺、材料特性、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心爱之物的文化传承:研究心爱之物在不同地区、民族中的文化传承和演变过程。
2.拓展建议:
(1)心爱之物的历史背景拓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