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说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章节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内容涉及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旨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辛劳,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本单元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升道德素养和家庭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情感态度,提升换位思考的思维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家庭关系和亲子沟通的相关内容,对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有一定了解,能够初步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子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学习新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学习风格上,既有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有偏好合作学习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父母的辛劳,缺乏感恩之心;在表达情感和沟通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此外,学生可能在角色扮演时缺乏自信,难以投入角色,影响活动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父母辛勤工作的照片、亲子互动的短片等。
3.教学工具:准备纸笔、卡片等,用于学生记录感想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
-提问:“你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开心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父母分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家庭中孩子为父母分担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孩子的行为,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父母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如何与父母沟通,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体验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为父母分担的方法,如帮父母做家务、关心父母的健康、学习上努力进步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洗菜、整理房间等。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为父母分担的经历和感受,交流心得体会。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父母分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家庭关系,学会感恩和回报。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签字:请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家庭活动:与父母一起完成一项家庭任务,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家庭关系心理学研究:介绍家庭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成果,如家庭系统理论、亲子沟通模式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关系。
-传统美德故事:收集和整理一些体现孝敬父母、家庭和谐的古代故事,如《卧冰求鲤》、《子路负米》等,通过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庭教育案例:收集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其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参考。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家庭心理学》(作者:张文新)、《孝经》(作者:孝经作者群),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家庭篇,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特色美食,了解不同地域的家庭饮食习惯和亲情关系。
-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培养关爱长辈的意识。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家庭作业:
-与父母一起制定家庭公约,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制作感恩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家长陪同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以下家庭活动:
-亲子阅读: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关于家庭、亲情等方面的书籍,增进亲子感情。
-家庭音乐会:家长和孩子共同演奏乐器,共享音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