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对人有礼貌第2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礼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礼貌,学会礼貌待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道德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礼貌的基本含义,认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②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做到言行一致,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将礼貌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选择礼貌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礼貌用语示例、礼貌行为场景图片等。
3.教学活动:设计互动卡片,用于学生练习礼貌用语和角色扮演。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礼貌角”,放置相关图片和标语,营造礼貌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礼貌行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礼貌,以及礼貌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视频中的人物做得对吗?为什么?”
-引出课题:“第11课对人有礼貌第2课时”。
2.讲授新知(20分钟)
-**礼貌的含义**:
-教师解释礼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文明交往的基础。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举例说明何为礼貌行为。
-**礼貌用语的使用**:
-教师展示礼貌用语卡片,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对话中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行为的实践**: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展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练习在不同场景中运用礼貌行为。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不同场合如何做到礼貌待人。
-**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日礼貌行动”,让学生在一天中尝试使用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5.作业布置(5分钟)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礼貌知识,并在家庭中尝试运用。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观察他人的礼貌行为,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礼貌的历史故事**:收集古代礼仪的故事,如《孔子教子》、《孟母三迁》等,通过故事讲解礼貌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性。
-**礼貌文化研究**: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习惯,如中国的“礼仪之邦”传统、西方的餐桌礼仪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礼貌规范资料**:搜集现代社会的礼貌规范,如职场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的礼貌要求。
2.拓展建议:
-**家庭礼仪教育**:建议家长在家中设立“礼仪角”,放置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鼓励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和实践礼仪。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维护公共秩序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礼貌的重要性。
-**亲子阅读**:推荐与礼貌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礼貌意识。
-**网络资源利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视频网站等,观看有关礼仪的视频教程,学习礼仪知识。
-**跨文化交流**: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差异,通过交流互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礼仪竞赛**:举办校园礼仪竞赛,如最佳礼貌用语、最佳礼仪行为评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
-**角色扮演游戏**: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礼貌行为,加深对礼貌概念的理解。
-**日记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礼貌行为和感受,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
内容逻辑关系
1.本文重点知识点:
①礼貌的定义和重要性
②礼貌用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