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我的家在这里》,选自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本节课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明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过的家庭、亲情相关内容相衔接,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家庭的认识。教材中涉及的章节包括“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和“家庭责任”,具体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以及如何承担家庭责任等。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增强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家庭责任感;2.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在家庭中表达关爱;3.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庭成员,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家庭责任,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家庭责任感。
难点:将理论认识转化为实际行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关爱和承担家庭责任。
解决办法:
1.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使其认识到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
2.设计互动活动,如家庭角色扮演、家庭树绘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关系,体验家庭责任。
3.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家庭关爱和责任,如帮助做家务、关心家人健康等。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通过同伴交流,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责任感。
5.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及时反馈,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活动。教师通过生动讲述故事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责任。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家庭情景,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将共同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家庭责任,通过分享和交流,提升认知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家庭的知识,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家庭有哪些成员?家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接着,展示一张温馨的家庭照片,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然后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家在这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通过故事讲述,引入主人公小明的家庭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责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家庭关系,讨论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和承担责任的表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你在家庭中是如何体现责任的?”,“家庭成员间如何表达关爱?”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爱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庭责任。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关系、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等。要求字数300字左右,下节课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拓展资源:
1.家庭教育类书籍:《家庭教育手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家庭教育、家庭责任培养的丰富理论和实践案例。
2.家庭教育视频:在视频网站搜索“家庭教育”、“家庭责任”等关键词,可以找到许多教育专家的讲座和实际操作演示。
3.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家庭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4.家庭主题电影或电视剧:《温馨家庭》、《家有儿女》等,通过观看和分析影片中的家庭关系和责任,加深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拓展建议:
1.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家庭教育类书籍,了解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书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更好地承担责任。
2.观看视频: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家庭教育视频,让学生在专家的讲解中学习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和实践技巧。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参与社区清洁等,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