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同步说课稿新人教版五四制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拍手歌》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并掌握“拍、手、歌”等生字,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儿歌,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拍手歌》,学生能够运用拼音和生字知识,正确朗读和背诵儿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儿歌中传递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初期,对汉字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对儿歌等形式的学习充满兴趣。本班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学生在拼音基础和生字掌握上较为扎实,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内容;而部分学生可能在拼音和生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汉字的笔画、结构和基本拼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生字的认读和运用,还需进一步训练。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背诵时存在节奏感不强、字音不准确等问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但个别学生表达欲望较强,可能会影响课堂秩序。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与《拍手歌》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生字卡片、儿歌图片。
4.教学手段:朗读、背诵、游戏互动、小组合作、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儿歌《拍手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提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3)引出课题:《拍手歌》。
2.讲授新知(20分钟)
(1)生字教学
-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结构和读音。
-学生跟读生字,教师纠正发音。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
(2)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读《拍手歌》,注意节奏和停顿。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指导。
-小组合作朗读,互相纠正,提高朗读水平。
(3)背诵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背诵《拍手歌》。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环保教育
-结合儿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环保小故事。
-教师总结,强调环保意识。
3.巩固练习(10分钟)
(1)生字卡片游戏
-学生随机抽取生字卡片,进行认读和组词游戏。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书写。
(2)儿歌接龙
-学生分组,每组依次接读《拍手歌》的下一句。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生字、朗读、背诵和环保教育。
(2)总结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指出不足。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作业布置(5分钟)
(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背诵《拍手歌》。
(2)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并记录下一些环保行为。
(3)下节课带来与环保相关的图片或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环保儿歌集》:收集一些与环保主题相关的儿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感受儿歌的魅力,同时加深对环保知识的理解。
-《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身边的环保故事》:收集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环保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制作成手抄报或小册子,展示给同学们。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深入了解环保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结合语文学习,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儿歌,以环保为主题,发挥创意,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挑选与环保相关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和文学素养。
-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出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结合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