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浅谈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pdf
文件大小:164.2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45千字
文档摘要

浅谈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刘新华

来源:《人间》2016年第16期

摘要: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

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对数学中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内容,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这种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可使学生不但在游戏当中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得

到满足和快乐。所以小学低段的数学老师应适当灵活的将游戏应用于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的

一个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游戏;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96-01

小学一二年级属于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阶

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使该阶段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需要考虑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因此本文从游戏的角度论述了数学知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

与渗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近几年来,我在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游戏有了以下探

索: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数学游戏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生活场景模拟,猜谜,口算比赛游戏等。数学游戏是为突破

教学重难点服务的,因此数学游戏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的。合理进

行数学游戏的选择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启发扩散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推理》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第一个游戏是情景表演游戏,游戏是这

样设计的:请三名同学上讲台表演《爸爸去哪了》中的天天、石头、Kimi。出示语文、学学、

音乐三本书,天天说:“我没有拿语文书。”石头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石头拿的是什么

书?Kimi拿的是什么书?其他同学猜。虽然这个游戏非常简单,但引入游戏后学生的兴趣增

加不少,都愿意上台来表演游戏。通过表演学生明白了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一个相关的提

示,想::“不是什么,就是什么。”来确定结论。对于两种情况推理的知识点孩子们就轻而易

举的掌握了。

这样的表演游戏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玩中

学习,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简易性与高效性的统一

数学游戏既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要符合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因此游

戏的设计不易太复杂容易操作,便于学生通过简单的游戏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推理》中,我设计的第二个游戏是:课堂放松游戏,这是在学习完第一个教学目

标后设计的。具体的游戏过程是这样的:游戏伴着同学们喜爱的小熊音乐开始了,拍拍你的

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只耳?那是()耳。踏踏你的

脚,不是右脚,那是哪只脚?那是()脚。伸伸你的手,不是左手,那是哪只手?那是()

手。这一游戏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不仅巩固了第一个教学目标,还让学生们得到了课间

放松,真是两全其美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活动性

的表演游戏。并且把他们刚刚学过的两种情况的推理知识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

了新知识,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们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这个教

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应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我们设计游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设计游戏还要考虑到让学生充分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

愉悦身心,增长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推理》中为了巩固本课第二个重难点内容。我在第三个游戏环节设计了

小组合作玩游戏,小组内的学生共同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每组选出4个人,其中三人拿出袋

子中的3件物品,另一个人说。先在组内玩,然后在全班表演,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的学习

欲望被极大的激发出来。教师顺势把推理的方法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上台表演,整节课情绪

高涨。下课了还有同学几人设计推理游戏让其他同学猜,还设了奖项。相信他们回家后还会与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左邻右舍一起设计各种推理的游戏。就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在游戏

中巩固了:三种情况的推理,需要两个相关的提示,要先确定一种,再转化成两种情况的推

理,从而确定结论的方法。在游戏中学生获得了成功与快乐,从而激发了学习学习数学的浓厚

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不懂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