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家排好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大家排好队》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为今后遵守社会规则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习惯。
2.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保持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但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但尚不成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规则和秩序的认识初步建立,但较为浅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培养,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纪律性、耐心和责任感需要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随意插队、争抢等不良行为,这直接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后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教具(如小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排队规则的动画、排队歌曲的音频
教学手段: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公共场所排队的视频,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等场景。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排队?排队有什么好处?”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排队时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排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排队规则:向学生介绍排队的基本规则,如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等。
2.举例说明: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排队在不同场景下的重要性。
3.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排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排队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游戏”,巩固排队规则。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排队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知道为什么要排队吗?
-你在排队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文明排队?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排队规则,教师提问学生,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应该怎样排队?”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排队规则,强调排队的重要性。
六、解决问题(5分钟)
1.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排队场景,如在学校食堂用餐时,应该如何排队?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分享方案:每组派代表分享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七、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将排队规则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八、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排队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周围人排队的情况,思考如何做到文明排队。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排队的基本规则,如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等。
-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需要排队的情况,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学校食堂等。
-学生能够运用排队规则,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排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思维与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能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增强了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在排队游戏中体验到遵守规则带来的积极感受,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4.价值观与品德:
-学生通过学习排队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了法治观念。
-学生在排队过程中,学会了等待、谦让,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社会公德。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