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课《23父亲,树林和鸟》以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为基础,通过讲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关爱,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和自然之美。设计思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二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自然;三是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亲情之深的审美能力,提升文化自信。
2.通过朗读和写作实践,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社会,培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情感。
-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学习课文中描写自然景物和动物的语言,积累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父亲内心的矛盾和最终的抉择,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增强课堂互动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引导,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3.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父亲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课文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增强视觉效果。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实物教具:引入树叶、树枝等实物,让学生亲手触摸,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自然和家庭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自然的关系。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关于自然和亲情的课文,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23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情感。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课文中父亲与树林和鸟的互动场景,让学生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或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和自然之美。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物或动物,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表达对它们的喜爱。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情景模拟(约10分钟)
-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和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家人和自然,培养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家庭或自然的文章,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布置绘画作业,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家庭”或“我心中的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课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如植树、观察鸟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亲情和自然之美。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自然保护相关书籍:推荐《森林报》、《动物的家》等书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亲情故事集:选择《父亲与孩子》、《爱的教育》等亲情故事集,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环保纪录片:推荐《地球脉动》、《家园》等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诗歌作品:选取与自然和亲情相关的诗歌,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游子吟》等,通过诗歌欣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书籍: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自然和亲情。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环保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创作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