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小发明大天地3发明贵在动手》(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2课小发明大天地3发明贵在动手》(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发明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内容紧扣课本,结合实际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小发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潜能。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发明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发明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1.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理解深度;2.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明的概念和重要性。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发明的基本步骤,如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制作等。
3.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试错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实践中的困难,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发明的基本原理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小组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发明设计,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发明,通过实践体验发明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展示发明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体验。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让学生预习关于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发明创造的历史与现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发明?它们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发明创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发明创造的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小发明案例,如“智能扫地机器人”,引出“发明贵在动手”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发明的基本步骤,如“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制作”等,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明想法,并讨论如何实现。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实际的产品?”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明想法,并尝试与其他同学合作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发明的基本步骤。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发明的基本步骤。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明的基本步骤,掌握发明技能。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小发明项目,进行初步的调研和设计规划。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发明创造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根据作业要求,完成小发明项目的初步调研和设计规划。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如研究类似产品的市场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发明创造的历史资料
-《发明的故事》:介绍历史上著名的发明及其发明者,如爱迪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发明家的创新精神和毅力。
-《科技发展简史》:概述科技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重要发明和科技革命,帮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