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表内乘法打下基础。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通过学习7的乘法口诀,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字间的规律,提高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对乘法概念有所了解。然而,对于7的乘法口诀,他们可能刚刚接触,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数学学习也抱有浓厚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善于模仿和记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直观演示和游戏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通过练习和重复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乘法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乘法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二是记忆口诀时容易混淆,特别是7与8、9的乘法口诀相似,容易出错;三是计算速度较慢,缺乏有效的计算策略。针对这些困难,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7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规律。
2.游戏法:设计乘法接龙、找规律等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制作乘法卡片,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乘法口诀,直观展示乘法过程。
2.教学软件:使用数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实物教具:使用七巧板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法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7的乘法口诀吗?能说出来几个?”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新课呈现(约1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7的乘法口诀,包括每个乘法的结果和规律。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7乘以1等于7,7乘以2等于14,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
-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找出7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分发乘法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加深对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7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反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7的乘法口诀,并尝试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要求:教师明确作业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至少写出10个7的乘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结果。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乘法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家里的物品进行乘法操作,如用7个苹果代表7乘以1,8个苹果代表7乘以2,以此类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乘法的应用。
7.课堂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反馈: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知识点梳理
1.7的乘法口诀
-7乘以1等于7
-7乘以2等于14
-7乘以3等于21
-7乘以4等于28
-7乘以5等于35
-7乘以6等于42
-7乘以7等于49
-7乘以8等于56
-7乘以9等于63
-7乘以10等于70
2.乘法的基本概念
-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重复加自己若干次。
-乘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简便形式,例如7乘以5可以理解为将7加五次。
3.乘法口诀的应用
-乘法口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出乘法的结果。
-通过乘法口诀,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