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小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三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将实验过程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对实验的好奇心。
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
②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实验现象,使叙述生动有趣。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如何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
②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组织语言,使实验报告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③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既保证实验过程描述的完整性,又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炼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
2.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小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现象。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写作技巧。
5.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有没有做过有趣的小实验?”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经历,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三年级上册关于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如观察日记的写法,为本次实验报告的写作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举例说明:展示几个简单的实验案例,如制作彩虹糖、观察植物生长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多样性。
-互动探究: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小实验,并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实验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教师指导:对实验操作不规范的小组进行纠正,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实验记录与报告撰写(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开始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指导:提供实验报告的写作模板,指导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描述实验结果。
5.交流分享(约15分钟)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独立完成一个小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报告的写作要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小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小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学实验书籍:推荐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书籍,如《儿童科学实验手册》等,这些书籍中包含了许多简单有趣的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实验视频资源:收集一些科普实验视频,如“科学实验秀”、“探索发现”等,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器材:介绍一些简单易得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量筒、试管等,这些器材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
2.拓展建议:
-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小实验,如用盐和糖制作冰花,用醋和小苏打制作气泡等。
-校园观察: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自然观察,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昆虫的活动规律等,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形成观察日记。
-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或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如科技节、科学讲座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线学习平台: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在线科学学习平台,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科学阅读: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的魅力》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实验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验设计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