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主题活动四《社区环境文明小调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社区环境文明小调查》,属于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教材第1单元主题活动四。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和调查社区环境,培养他们关注社区环境、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运用已有的观察、记录、分析等技能,结合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文明礼仪等知识,对社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社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细致观察社区环境,发现并记录环境中的不文明现象。
2.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参与社区环境改善的积极性。
4.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在小组调查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社区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环保和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社区环境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探究意识。在能力上,学生具备基本的调查和分析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在风格上,学生倾向于小组合作,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如何有效地观察和记录社区环境中的问题,如何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如何在小组中有效沟通和协作。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拒绝或不理解等情况感到挫折。
教学资源
1.纸质教材《社区环境文明小调查》相关章节。
2.学生调查记录表。
3.社区环境图片或视频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5.互联网资源(环保知识、社区规划案例等)。
6.实地考察场地预约。
7.小组讨论指导材料。
8.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社区环境调查的示例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预习并记录关键点。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你认为理想的社区环境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资料,理解社区环境调查的基本步骤。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记录自己的观点。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区环境调查的方法,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区环境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社区环境调查的步骤和技巧,强调观察细节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模拟社区环境调查,让学生实践如何记录和分析数据。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在实际中进行社区环境调查。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调查,记录数据并讨论分析结果。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社区环境调查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模拟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社区环境调查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调查方法,回家后对居住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环保网站和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对社区环境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对社区环境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调查报告。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过程进行反思。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