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玩彩泥》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玩彩泥》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彩泥的特性和玩法。设计思路围绕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玩彩泥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通过观察和操作彩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次,通过合作完成彩泥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再者,通过表达和分享,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体验玩彩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审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认识彩泥的基本特性,如可塑性、可染色性等。
-重点二:学习彩泥的基本玩法,包括揉、捏、搓、压等基本技巧。
-重点三: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不同颜色彩泥混合后的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彩泥的混合比例控制,如何使颜色混合均匀,不出现色块。
-难点二:彩泥的塑形技巧,如何将彩泥塑造成不同形状,保持其稳定性。
-难点三: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彩泥作品。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彩泥、调色盘、颜料、模具等实验材料,以及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彩泥的玩法和创作过程。
3.实验器材:确保所有实验器材如剪刀、尺子、安全刀等一应俱全,并检查其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操作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彩泥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以轻松的语气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玩具呢?”
2.学生学习: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
3.老师总结:引出彩泥玩具,介绍彩泥的特点和玩法。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角色:展示彩泥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观察彩泥作品,思考彩泥可以用来做什么。
3.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彩泥有哪些基本特性吗?”
4.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彩泥的特性,如可塑性、可染色性等。
三、认识彩泥
1.老师角色:分发彩泥,让学生亲自体验彩泥的基本特性。
2.学生学习:揉、捏、搓、压彩泥,感受彩泥的可塑性。
3.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彩泥还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彩泥的其他特性,如可染色性、可塑性等。
四、彩泥玩法
1.老师角色:示范彩泥的基本玩法,如揉成球、压成片、搓成条等。
2.学生学习:模仿老师的动作,尝试不同的彩泥玩法。
3.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哪些彩泥的玩法?”
4.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彩泥玩法。
五、彩泥混合
1.老师角色:展示彩泥混合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2.学生学习:尝试将不同颜色的彩泥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3.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彩泥混合后会变色吗?”
4.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颜色混合的原理。
六、彩泥创作
1.老师角色:分组进行彩泥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创作彩泥作品。
2.学生学习:根据老师的指导,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彩泥作品。
3.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特点。
七、作品展示与评价
1.老师角色: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彩泥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2.学生学习: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
3.老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彩泥的玩法。
八、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彩泥的基本特性和玩法。
2.学生学习:回顾课堂所学,巩固彩泥的知识。
九、课后作业
1.老师角色: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彩泥,创作作品。
2.学生学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彩泥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彩泥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
-彩泥的化学成分:探讨彩泥的基本化学成分,如何通过不同的原料调配出不同颜色和特性的彩泥。
-彩泥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彩泥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它如何促进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拓展建议:
-家庭实践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在家中尝试不同的彩泥配方,探索不同原料对彩泥特性的影响。
-彩泥艺术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或收集彩泥艺术家的作品,如雕塑、模型等,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创作技巧。
-彩泥与数学结合:利用彩泥进行数学教育,如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