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比比(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数数比比》。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学生已有数数、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运用数数、比较大小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并初步理解数字的顺序。他们可能已经学会了用“比一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来理解概念。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可能对数数和比较大小比较熟练,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在从直观的实物比较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比较时。此外,学生在进行数数和比较时,可能会遇到数数顺序混乱、计数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数数和比较大小的基础概念。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的实践活动,如数糖果、比较长短等。
3.游戏法:设计趣味数学游戏,如“数数接力”、“大小排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数字和实物图片,直观展示数数和比较的过程。
2.教学软件:使用数学教育软件,提供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白板:利用互动白板进行即时反馈,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引导学生说出物品的数量,并复习数数。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多少吗?你们能比一比谁数得快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字1-10,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数顺序。
(3)教师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实物比较和数字比较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大小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小排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比较大小。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找出相同数字的卡片。
(2)教师出示两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原因。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接龙”游戏,巩固数数顺序。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数和比较大小的重要性。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亮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数家中的物品,并尝试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分类。
(2)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数数时的准确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知识点梳理
1.数数顺序
-理解并掌握1-10的数字顺序。
-能够从任意数字开始数数,包括倒序数数。
-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2.数数方法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包括逐个数、跳跃数数等。
-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数速度和准确性。
3.比较大小
-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概念。
-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表达比较结果。
-通过实物比较和数字比较,让学生理解大小关系的不同表达方式。
4.数数与生活
-将数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游戏、游戏等场景。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数学游戏
-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数接龙”、“大小排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中融入数数和比较大小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数数和比较大小的任务。
-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分享和解决问题。
7.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数数和比较大小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8.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