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圆明园在哭泣4第二课时说课稿浙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圆明园在哭泣》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惨遭破坏的经过以及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圆明园的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教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可能对圆明园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他们可能知道圆明园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了解其历史背景,但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内涵和遗址保护等知识掌握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历史故事和文化遗产通常有较高的兴趣,愿意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的学习方式,如通过图片和视频来理解历史;而部分学生则可能更注重文字材料和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历史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深度理解不够,难以把握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脉络;二是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强烈,容易忽视文化遗产的价值;三是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表达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圆明园在哭泣》的教材,包括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思考题。
2.辅助材料:准备圆明园历史图片、遗址现状视频、相关历史事件的图表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视觉效果和感染力。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白板或黑板,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圆明园信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曾经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简要概括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它的辉煌与沧桑。”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建造、发展、鼎盛时期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明园在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变化。
-讲解圆明园在近代遭受的破坏,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圆明园的毁灭对文化、历史、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发放关于圆明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提问:“如果圆明园得以重建,你认为它应该保留哪些历史元素?”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圆明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圆明园在哭泣》的相关章节,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提出要求: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思考。
-结束语:“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六、知识点梳理
1.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时期
-圆明园的建造和发展历程
-圆明园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圆明园的建筑特色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
-圆明园中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群
-圆明园中的皇家园林艺术特点
3.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圆明园的焚毁
-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圆明园毁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4.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圆明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圆明园对中国园林艺术和世界园林艺术的贡献
-圆明园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
5.圆明园的保护与传承
-圆明园遗址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圆明园的修复工程和进展
-公众对圆明园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6.圆明园的教育意义
-圆明园作为历史教育资源的价值
-圆明园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
-圆明园对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意义
7.圆明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