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家人档案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教材第1课《家人档案册》的内容,通过以下步骤设计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关注家人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好奇心;
2.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和整理家人的资料,培养信息检索和归纳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家人档案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和分享;
5.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升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家人档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
2.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制作家人档案册的过程中,运用创意思维,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作品,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家人档案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
4.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成长。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文字记录和整理方法。
-学生对家庭成员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家人的基本信息。
-学生在之前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呈现方式。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家庭话题充满兴趣,愿意分享和了解家人的故事。
-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整理。
-学生偏好互动式学习,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不知道从何处获取信息或如何整理信息。
-学生在表达和呈现家人信息时,可能缺乏创意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面临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挑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调。
教学资源
-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
-白板/黑板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照相机/手机(用于拍摄学生作品)
-计算机及投影仪
-小组合作工作表
-评价量表
-学生作品展示板
-教学PPT
-录音机/音响(可选,用于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展示不同家庭成员的日常瞬间。
2.提出问题:邀请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家庭成员,并提出问题:“你们能从视频中找到哪些家人的特点和信息?”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制作一份家人档案册,记录我们家人的故事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人档案册的目的和内容,学会收集和整理家人的信息。
2.教学重点: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家人信息,以及如何创意性地呈现这些信息。
3.讲解步骤:
-教师展示一份示例家人档案册,解释其内容和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家人档案册可能包含的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爱好、家庭成员关系等。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工具(如计算机、手工材料)来制作家人档案册。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作为档案主题。
2.每组学生讨论并列出他们想要收集的关于该家庭成员的信息。
3.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并设计档案册的布局。
4.学生开始制作家人档案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家人档案册制作过程和成果。
2.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反馈,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设性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强调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创意呈现的重要性。
五、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制作家人档案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强调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如何制作家人档案册。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他们的家人档案册,并分享给家人。
3.教师提醒学生,了解和记录家人的故事是一种很好的了解家庭和传承文化的方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家庭的故事》:介绍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家庭成员的职责》: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成员间如何相互支持。
-《家族树》:介绍如何绘制家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