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通过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通过6和7的加、减法练习,让学生感知数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发展符号意识,通过操作和表达,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符号意义;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增强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对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他们能够识别数字,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互动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维持兴趣。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和操作,有的则更擅长思考和表达。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不够熟练,尤其是在进位和退位问题上容易出错。学生在理解加减法的符号含义时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在理解“+”和“-”所代表的意义时。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由于缺乏经验而遇到困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6和7的加减法;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实施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助,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减法算式,提高直观性;利用教具如计数器、操作卡等,增强学生的操作体验;通过在线平台和手机应用,提供互动练习和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谁能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展示,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老师总结:非常好,大家已经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6和7的加减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吧!
二、新课讲授
1.认识数字6和7
(1)老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6和7的特点。
(2)学生说出数字6和7的形状、大小和顺序。
(3)老师总结:数字6和7都是两位数,6的十位是0,个位是6;7的十位是0,个位是7。
2.加法运算
(1)老师展示加法算式,如6+1=?
(2)学生尝试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如加数、和等。
(4)老师总结:加法运算就是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3.减法运算
(1)老师展示减法算式,如7-1=?
(2)学生尝试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特点,如被减数、减数、差等。
(4)老师总结:减法运算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4.进位和退位
(1)老师展示进位和退位的加法算式,如6+7=?
(2)学生尝试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进位和退位的特点,如个位满十进一,十位不够减时退一当十。
(4)老师总结:在加法运算中,当个位相加满十时,需要进位;在减法运算中,当十位不够减时,需要退位。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出示加法算式,如6+2=?
(1)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给予纠正和指导。
2.老师出示减法算式,如7-3=?
(1)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给予纠正和指导。
3.老师出示进位和退位的加法算式,如6+7=?
(1)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给予纠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数字6和7的认识、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以及进位和退位。
2.老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
3.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反馈给老师。
六、板书设计
1.数字6和7的认识
2.加法运算
3.减法运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