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拉拉手,交朋友》(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拉拉手,交朋友”为主题,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新朋友,学会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交友技巧,为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增强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友谊观,从而提升自我认识、人际沟通和道德判断等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能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主动与人交往;2.学生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交往中的问题。
难点:1.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敢于主动与人交流;2.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尊重、倾听、分享等交往技巧。
解决办法: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友谊,激发交往欲望;2.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交往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策略;3.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亲子关系中的交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交往模式。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交友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情景模拟剧本等,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记号笔、便签纸等,用于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区,布置温馨的交流角,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友谊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之前学过的交往礼仪,如问候、礼貌用语等。
二、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
a.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
b.交友的基本原则:尊重、倾听、分享
c.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
2.举例说明:
a.通过具体案例,如小明和新朋友的故事,展示友谊的建立过程。
b.分析案例中体现的交友原则和方法。
3.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
b.小组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学习。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a.完成教材中的“交友小练习”,加深对交友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b.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交往场景,如邀请朋友一起玩耍、分享自己的玩具等。
2.教师指导:
a.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b.针对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完成教材中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尝试运用所学方法,与家人进行互动交流。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交友技巧。
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4.课后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学生掌握了交友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倾听、分享,能够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学会了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包括如何打招呼、如何邀请朋友参与活动等。
2.**能力提升**: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人交流。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增强,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在遇到交往中的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
-学生对友谊有了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愿意主动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关系。
-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了同理心。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行为改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主动与人打招呼,展现出礼貌和友好的行为。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学生在遇到冲突时,能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减少了矛盾和误解。
5.**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