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认识克和千克(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6.3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4.34千字
文档摘要

认识克和千克(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认识克和千克(说课稿)-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克和千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克和千克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数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克和千克的质量差异,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质量单位的换算,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质量单位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对质量单位的理解。然而,二年级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知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质量单位的直观感知和操作能力有限。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对质量单位的概念较为模糊,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缺乏经验。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需要进一步培养。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电脑、打印机、学生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网络平台、班级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质量单位转换表格、克和千克的教学视频、质量单位互动游戏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石子、硬币、塑料袋等不同质量的物品)、教学卡片、图片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包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如“观察家中常见物品的质量,并尝试用米尺和量杯进行简单的测量”。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认识克和千克”,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你能找到家里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一克?一千克?”。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如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来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如“为什么一袋米的重量比一本书重?”。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认识克和千克”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图片,引出“认识克和千克”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使用天平演示1克和1000克的重量差异。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结果,分享自己找到的物品质量,并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天平称量,体验质量单位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克和千克的知识点,掌握质量单位的应用。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认识克和千克”,布置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质量单位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如何估算物品的质量?”的讨论话题。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克和千克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