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0父母多爱我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部编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父母多爱我”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父母。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培养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情感,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尊重家庭、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2)提升学生情感共鸣和同理心,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3)培养学生表达感恩、回报父母的能力,促进家庭和谐;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树立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认知,对家庭、父母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他们可能已经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但可能缺乏对父母爱的方式和深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形象、直观的事物上,他们对故事、游戏等互动性强的方式更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观察、讨论和体验来学习。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独立思考,通过个人探究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父母爱的表达方式上可能存在困难,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完全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此外,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恩时可能会感到害羞或不自信,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同时,学生在面对家庭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时,可能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处理方法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班级互动白板。
-课程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父母爱的图片、视频资料、亲子互动故事音频。
-教学手段: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感体验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父母多爱我》。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父母是如何爱我们的呢?”
2.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父母爱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引导他们思考:“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们观看完毕后,老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老师展示课文《父母多爱我》,引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们阅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
3.老师总结课文主旨:“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以及子女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四、全文侧重点突出
1.老师带领学生们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如:“妈妈的手,总是为我擦去眼泪;爸爸的怀抱,总是给我温暖的力量。”
2.学生们朗读重点段落,感受父母爱的伟大。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中,父母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4.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理解,老师进行总结。
五、实际教学内容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回报父母的爱。
2.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老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六、情感体验活动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亲情卡片”制作活动,让他们写下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学生们认真制作卡片,表达自己的情感。
3.老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卡片,全班同学给予鼓励和掌声。
七、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父母多爱我》,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2.学生们回顾课堂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3.老师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关爱父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八、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爱。”
2.学生们认真思考,回家后付诸行动。
九、教学反思
1.课后,老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老师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亲子互动故事集:推荐《爱的教育》等亲子互动故事集,这些故事以温馨的家庭生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关爱。
-家庭关系纪录片:推荐观看《家的味道》等纪录片,通过真实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父母爱的伟大。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家庭教育指南》等书籍,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家庭关系的实用建议。
2.拓展建议:
-家庭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家庭中扮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