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口算减法,包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口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口算减法的练习,学生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感和计算意识,同时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基本的数数和10以内加减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但对于两位数减法,尤其是涉及退位的计算可能还处于初步理解和实践阶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高,尤其是与游戏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概念;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观察和模仿。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口算减法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困难,不清楚何时需要退位;
-进位和退位操作混淆,容易出错;
-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
-缺乏有效的计算策略和方法。针对这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小棒、计数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口算减法动画视频、在线练习系统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减法情境,如购物找零、分糖果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并自然过渡到减法的学习。
-提问:如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1个,还剩几个苹果?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减法,如实物操作、画图等。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小棒、计数器)展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过程。
-分步骤讲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从个位开始计算,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10。
2.借来的1要加到个位上,然后再进行减法。
3.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强调相同位上的数相减。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口算减法练习。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几个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口算减法练习,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提供一些变式练习题,如改变数字大小、增加位数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抢答减法”、“口算接力”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口算减法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布置家庭作业: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家长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长一起进行口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小故事》:通过阅读数学小故事,了解数学家们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的减法》: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减法实例,如计算打折后的价格、计算剩余时间等,让学生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趣味数学题》:提供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如智力题、谜语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游戏,如“减法接龙”、“减法连连看”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减法的实例,如计算家庭用电量、购物找零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家庭装修材料的需求量、规划周末活动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计算班级人数、分配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减法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3.创设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减法小达人”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减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