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pdf
文件大小:137.4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7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

小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

引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收

录的古诗,老师在教学古诗前要设计好教学方案,把重点放在指导朗

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以下是小编提

供一份《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

【设计理念】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

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西子是古代美

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

“西子湖”。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

“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

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首诗歌的教学,要在诗

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要读出西湖的美,走入

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而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意境,可以抓住西湖晴雨两幅图中的语境。从“水光潋滟”、“山

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

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从诗人

信手拈来的比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

处,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走入诗文中作者由触动

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由此,诗歌“语境”和“诗

境”紧密融通,生成诗歌课堂和美之境。

根据五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

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

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

外阅读延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

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

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

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

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

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

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

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

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

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

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

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

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