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更替》教案设计.pdf
文件大小:191.4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84千字
文档摘要

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更替》教案设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四季更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循环的现象

提出问题。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会想办法做四季循环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

·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

·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

·知道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以一

定的方式赞美它,如科学小诗等。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

阳高度小时气温低。这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

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

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

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

在较大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

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

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

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

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地球仪、电灯。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

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2.挂图或

投影片──地球的自转(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

转。

课时安排:1

教学流程:

授课有五个步骤:

1.关于四季变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四季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作出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气

温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也影响气温变化,因此,四季

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的因素中去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从

气温这一点上来研究四季成因。

2.先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

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

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

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

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

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

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

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

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

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3.学生明白了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后,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四季

变化的成因。先请学生指出地球仪上的赤道、北半球和南半球。将一

只太阳光支架放在讲台中央代表太阳。太阳光支架的制法是用木板和

木杆做一只支架,支架高度要根据地球仪的高度来定。支架的柱子上

贴一张画有5对箭头的卡纸,表示太阳射出的光线。五对箭头的距离

可根据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极北极极圈来画。卡纸的两

边剪成凹弧形,使地球仪的地球部分恰好镶嵌在里面。演示时,把地

球仪绕太阳光支架转动,转动时,要注意地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不变。

当地球仪转到甲的位置时,请学生观察支架纸面上的箭头,有三个指

向北半球,一个指向赤道,一个指向南半球,表明阳光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受到的光热多,气候炎热,昼长夜短,这时北半球是夏至。地

球仪转到乙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阳光箭头相等,

表明南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相同,这时气候温和,昼夜平分,北半

球是秋分。地球仪转到丙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的阳光

箭头有三个,北半球是一个,这时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少,气候寒

冷,昼短夜长,这时是冬至。地球仪转到丁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

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气候温和.这时候北半球是春分,昼

夜一样长。

4.关于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年循环一次”的现

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

原理,从星座逐渐西移的现象中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