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公开课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统编版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属于
寓言故事。文章节选自《列子汤问》,全文仅一百多字,主要叙述了
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
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
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的故事。全文层次分明,语言简洁,主要
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但在简单的对话中却包含着深刻的
道理。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孔子东游时,路遇两个
小孩“辩斗,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讲述两个孩子对争论问题
所持的观点以及证明自己判断的理由,这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第三部
分是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结果遭到了两个孩子的嘲笑,这是故事
的结局。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的精神。也说明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所以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对待学问,又要明白
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
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
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深入理解文意,培养文言语感。
3.把握寓意,探究拓展。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深入理解文意,培养文言语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为目的,
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对六年
级学生而言,古今文化的差异,使学生面对文言文时,常有畏难情绪,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又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对
自然探索的话题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注意利用古今文化的差异,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六年级学生阅读
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
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对于本课的学习学
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时积累过关于“孔子”的相关知识,且
之前接触学习过简易文言文《学弈》,在初一地理中了解过地球自转、
公转的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
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好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在学习本课时,教
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感悟,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鼓励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悟,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民
主的在讨论、交流中真实地抒发自己的见解。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课文
所蕴涵的哲理,应当注意“导的作用,适当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
键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
动的。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
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自读、听读、
分角色朗读和有感情齐读的阅读方法,综合运用小组抢答竞赛、课堂
表演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
设备辅助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能够
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猜字谜:
画时圆,写时方;
午时暖,晨时凉。
(学生猜,是“日字)
师:“日”为什么在早晨时清凉,在正午时温暖,太阳的奥秘一
直吸引人们不停地去探索,并由此产生了很多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
哪些探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探索太阳奥秘的文章——《两小儿辩
日》。
【补充回顾学习古文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解: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意思;
背:背诵全文;
默:正确默写。
【教学内容】
(一)读通读顺
1、学生标注生字并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