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docx
文件大小:28.59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07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

关于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精选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1

[目标导航]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义、关键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

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受作者豁达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同学们谈谈在中秋赏月的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背景资料: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中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我能行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

小组讨论:a、不愿意回朝廷做官。b、人世间世态炎凉。c、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孤寂。

5、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感受其中的情感。

6、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明确: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积累:写6句关于月的诗句。

课文水调歌头的语文教学方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流畅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词。

2、能体会并用简要的语言说出月亮在词中的意蕴。

3、能探究月亮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二)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的意蕴

(三)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

45分钟

(五)教学思路:

看图联想——品读透悟——拓展探究——音乐回想

(六)教学过程:

一、月之妙语

导入语:请观察下列图片,用优美的语言形容你所看到的内容。

要求:1、可以用自己最喜爱的语言形式表达,比如一个词语、一个短语、一句话等。

2、一定要包含“月”的意思。

二、书读百遍

(提示语:这唯美的画面,空灵的意境,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来形容它是最合适的了。这首词它借助的.是中秋的圆月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深情。请看课文《水调歌头》。)

1、自读课文(提示读音及朗读的节奏)。

2、用文中语句概括画面内容。

(提示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假如画面上的人物是你,在画面情景下,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文中的那个语句?)

3、听范读。

(提示语:如果你能学会用心聆听别人的深情,你会离诗歌最近。请闭上眼睛,倾听名家的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他是如何把语调、重音等朗读要素完美结合起来的。)

4、模仿表演。(对刚才的朗读,你感觉象不象在听一首歌?其实,诗歌就具有这种音乐美的特点。下面,你能否模仿刚才的朗读,上台表演诗朗诵《水调歌头》。)

5、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三、诗中有情

1、(提示语:对对子能用最凝练的语言涵盖内容,你能尝试完成下列对上下阕内容概括的对子吗?)

把酒弄清影

望月

2、(提示语:曾经有歌词这样唱到:“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知道中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