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0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升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增强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公共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准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
②分析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理解其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
③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具体案例。
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从中提炼出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
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参与讨论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政治与法治》必修三教材,以便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依法治国总目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准备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系列与法治相关的新闻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关于法治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分析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举例说明: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挑战等,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实践意义。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
-设计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指出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意识。
5.作业布置(约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法治建设的短文或案例分析报告。
-安排下一次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导入
1.展示新闻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回顾上一节课关于法治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回忆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二)新课呈现
1.详细讲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2.分析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挑战等,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实践意义。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
5.设计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学生互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指出练习中的错误和不足。
3.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意识。
(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法治建设的短文或案例分析报告。
2.安排下一次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主题有初步的了解。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介绍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沿革,包括古代法典、近代法治思想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建设等。
-法治案例分析:收集一些典型的法治案例,如司法公正案例、公民权利保护案例等,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