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这一章节,我们将深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特色以及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包括对主要人物大卫成长历程的探讨,以及通过其经历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观念。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体现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对英国历史及文学背景有所了解。本节课所选节选内容与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其他章节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价值、人物塑造、情节构建等方面存在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拓展文学视野。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文化背景,认识作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领略作者的创作风格,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对《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内容的深入解读: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大卫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及其象征意义,例如大卫与密考伯先生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卫、密考伯等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如大卫的善良、坚韧和自我反思。
-语言特色鉴赏:强调对狄更斯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的鉴赏,如使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问题。
2.教学难点
-社会背景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复杂背景可能较为困难,例如对当时阶级结构、贫富差距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如大卫家的经济状况与密考伯家的对比,来说明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深层主题的把握: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如对个人奋斗与命运的关系、社会正义与不公的探讨,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分析大卫在逆境中的成长和最终的成就,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主题。
-语言风格的理解:狄更斯的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英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如讽刺和双关语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将狄更斯的语言与学生的日常用语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堂教学进度。
2.辅助材料:准备《大卫?科波菲尔》相关背景资料,包括狄更斯的简介、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介绍等,以及视频资料,如狄更斯时代的社会景象纪录片。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域,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用于播放视频资料和展示PPT。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9世纪的英国社会是怎样的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卫?科波菲尔》。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的19世纪英国文学特点,如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和狄更斯的创作背景。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内容,包括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狄更斯的语言风格。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大卫与密考伯先生的互动,举例说明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反映的社会现象。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大卫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撰写短文,描述大卫或密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思路,纠正语法错误。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卫?科波菲尔》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后续章节,并撰写一篇关于大卫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道德选择的短文。要求学生在下一堂课前提交。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内容,准确描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通过对狄更斯语言风格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狄更斯作品中的讽刺和幽默元素。
2.分析理解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