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日期和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先民的家园特点,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以及社会组织形态,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历史思维、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原始先民的家园,学生将培养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激发对环境保护和历史遗迹保护的责任意识。学生将学会从历史角度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解历史变迁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为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脉络,包括人类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等。他们对历史时间的概念、历史事件的基本理解已有一定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远古时期的生活充满好奇,对于探索原始社会的未知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喜欢通过故事和实物来理解历史。学生倾向于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对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社会组织形态的理解感到抽象和难以想象。此外,由于原始社会的资料有限,学生可能在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时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造成挑战。同时,对于一些历史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也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
-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的视频资料
-互动式教学软件
-白板和书写工具
-学生作业本和文具
-小组讨论指南和评估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原始先民的家园》相关章节的电子文档和预习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如“原始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使用哪些工具和技术?”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任务提交情况,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预习材料,初步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平台上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原始社会的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社会组织形态。
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角色扮演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原始社会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原始社会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如“描述原始社会的一天”。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网站链接和视频资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加深对原始社会的理解。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以下是对学生在学习《原始先民的家园》这一课后取得的效果的具体描述: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他们了解到原始社会的人们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并且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居生活。学生对原始社会的住房、服饰、饮食等有了具体的认识,例如能够描述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