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docx
文件大小:11.06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87千字
文档摘要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学习目的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才能。

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查阅材料,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

(2)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数字的精确运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背景解读

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身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如此的情况下于1963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打算”的开场。在处理了一系列的相关咨询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场正式施行阿波罗登月打算,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

一.水滴石穿,夯实根底

1.给加点的字留意或依照注音写出汉字。

轨道()铁锹()椭圆形()

狭zhǎi()áng()首挺立小心yìyì()()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究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场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写出带有月字的词语四个,关于月的诗句两句。

词语:诗句

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

4.《月亮上的足迹》从说明对象上来看,属于说明文,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本文属于顺序。

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969年7月16日:飞船发射;

发射后13小时30分:;

月球在望:;

中心呼叫:;

:7月20日7时32分;

:7月22日上午;

:返回地球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约的语言概括。

2.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

3.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4.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5.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6.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提醒?

7.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以下加点字的留意平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里程碑(bei)狭小(xiá)椭(suí)圆

B.悬(xián)在操纵杆(gǎn)毛病(zhàng)

C.液氢(qīng)休斯敦(dǜn)摄像(shè)

D.狭(xiá)窄装置(zhì)小心翼翼(yì)

2.以下各句中没有采纳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仰头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行驶。

D.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产,是宏大的飞跃。

3.请把重新调整后句子的顺序填在下面横线上。

①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②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③飞船进入大气层,回到地球

④登月舱打开舱门。

⑤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间点,向月球进发。

⑥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⑦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⑧火箭推进“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⑨地面呼叫,飞船减速,预备登月。

⑩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阅读下文,答复以下咨询题

阿波罗11号太空船初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确实令人蔚为大观。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而刚发射的几分钟,也确实是整个航程一开场的假设干公里之内,是最困难看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

适应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留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如何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便难以成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到达理想的境地。

4.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表达,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答复。

5.第二自然段中的“适应”详细是指什么?

6.第二自然段中的“起飞”的含义是什么?

7.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本人的话概括答复?

8.假设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标题为《我驾飞船登月》。

【教(学)后记】(敞快乐扉说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