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学第10章 第1节 第1课时 杠杆及杠杆的平衡.pptx
文件大小:428.53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4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杠杆及杠杆的平衡;知识点1;知识点1;知识点1;6.如图所示,O为轻质杠杆的支点,OA=40cm,AB=10cm,B点所挂物体重60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75N的动力。?;7.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F1的力臂长为20cm,F2的力臂长为60cm,若F1=300N,为使杠杆平衡,F2的大小等于100N(杠杆本身重力不计)。?;8.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D)

?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去掉钩码的一侧竖直向下拉

B.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去掉钩码的一侧竖直向上拉

D.去掉一侧钩码,在挂钩码的一侧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9.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装有与墙相连的轴,在它的左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右端。当物块向右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B)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0.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把杠杆的两端各加一个钩码,杠杆将(B)?

A.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C.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11.如图所示,由同种均匀物质做成的楔形物体置于光滑支点O上,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对准支点O沿竖直方向(图中虚线所示)把该楔形物体切成甲、乙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乙部分质量较大 B.甲部分质量较大

C.两部分质量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B)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保持不变 D.动力F逐渐减小;13.如图所示为等刻度轻质杠杆,A处挂2N的物体,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C)

?

A.可能为0.5N B.一??为1N

C.可能为2N D.一定为4N;14.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AC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的物体。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力F的示意图。;1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

?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0.15m;?;(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A;?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F3l3(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